• 首页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专业文章
  • 会员权益
  • 个人中心
  • 登录 注册
首页 专业文章知识 | 爆发力!误会大了?

知识 | 爆发力!误会大了?

作者:RQ教练 日期:2024-05-20 16:25:11 浏览:1851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32862114.jpg

“爆发力”这个词极具误导性,可以想象一个耐力训练者(例如马拉松或铁人三项)看到这个词的第一反应:与我无关!

如果说的是“功率”、“力量发展速率”这些词,你是不是会犹豫一下:这好像有点用?

有研究证明,耐力运动员(马拉松和铁人三项)的最大功率和力量发展速率会显著影响运动表现[1-2]。

最大功率可以理解为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移动更远的距离(功率=功/时间)。

力量发展速率可以理解为影响触地时间和跑步经济性的关键指标(力量发展速率=力/时间)。

最近,《国际力量与体能杂志》上的一篇文章提出要废除“爆发力”这个术语,因为并没有国际单位制来衡量爆发力的大小。

人类各种表现的评估和定量要遵循科学原则,就必须符合物理学概念,这意味着单位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[3]。

爆发力和经典力学中的力量(牛)、功(牛·米)、功率(牛·米 / 秒)、冲量(牛·秒)、力量发展速率(牛 / 秒)等概念有关。如果存在爆发力这个术语,那么就会有人认为爆发力表现是一个需要独立评估和发展的能力。

基于经典力学概念在人体表现中的应用,可以得到两条曲线。这两条曲线可以帮你理解爆发力和这些参数的关系。

1. 力量-时间曲线 (F-T)

通过肌肉最大主动等长收缩测试(MVC测试),可以得到力量-时间曲线,如下图所示。

分析曲线后可以得到三个关键参数:最大力量——测试中达到的最大力量、力量发展速率(力/时间)——力量-时间曲线一阶导数、冲量(力×时间)——力量-时间曲线的积分。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19457702.jpg

2. 力量-速度曲线 (F-V)

力量-速度曲线是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的关系,如下图左所示。通过这条曲线可以计算功率(力×速度),进而得到力量-速度-功率的关系,如下图右所示。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19623680.jpg

你有没有发现,这些参数比平时说的爆发力表达更精准?

不过说了半天,该如何提高最大功率和力量发展速率,进而提高耐力运动的表现?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29143401.jpg

 力量训练 

这就要回到力量训练(也叫抗阻力训练),力量训练的目标是让力量-速度曲线向右移动[4]。

当你体重没有变化时,跑步对抗外界的阻力也不变,由于力量-速度曲线右移,这意味着相同力量对应了更大的速度,因此可以实现更大的功率和力量发展速率。

下面两张图是实践中低速高阻力训练和高速低阻力训练的结果,这表明在不同的训练区训练,会对力量-速度曲线造成不同的影响[5]。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19932551.jpg

因此,为了更好实现目标,先将力量-速度曲线划分为几个训练区(1RM指最大力量):最大力量区(>85% 1RM)、力量-速度区 (70-90% 1RM)、最大功率区(30-80% 1RM)、速度-力量区或速度-耐力区(30-60% 1RM)、最大速度区(<30% 1RM)。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20135824.jpg

然后,为这些区域的训练设计一个合理的训练流程,并和备赛时的周期计划配合,流程如下表所示[6]。

article/2024-05-20/17161920255562.png

延伸阅读:为什么堆跑量却没进步?

延伸阅读:增强式训练 (Plyometric)

要注意的是,在进行以上训练时,要保证有良好水平的灵活稳定性和核心力量,并且掌握动作模式,否则容易受伤。

由于可以得到效果的力量训练需要具备一定强度(根据最大力量1RM的百分比计算)。因此,受限于无法负重(例如没有杠铃),仅仅进行动作模式训练或徒手训练(如俯卧撑、自重深蹲等),对跑步表现的提升可能比较有限,因为力量-速度曲线变化较小。


“爆发力”作为术语在未来是否会被废除还不能确定,但是了解它的含义并进行相关训练,对任何运动项目的训练者来说都很重要。


文 / RQ运科组-ZY 

参考文献

1. Beattie K, Kenny I C, Lyons M, et al. The effect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performance in endurance athletes[J]. Sports Medicine, 2014, 44: 845-865

2. McLaughlin JE, Howley ET, Bassett DR, et al. Test of the classic model for predicting endurance running performance. Med SciSports Exerc. 2010;42(5):991–7.

3. Ide B, Silvatti A, Staunton C, et al. Explosive is not a Term Defin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and Should not be Used to Describe Neuromuscular Performance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, 2023, 3(1).

4. Rivière J R, Peyrot N, Cross M R, et al. Strength-endurance: Interaction between force-velocity condition and power output[J]. Frontiers in Physiology, 2020, 11: 576725.

5. Kawamori N, Haff G G. The optimal training loa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scular power[J].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& Conditioning Research, 2004, 18(3): 675-684.

6. Bazyler C D, Abbott H A, Bellon C R, et al. Strength training for endurance athletes: Theory to practice[J]. Strength & Conditioning Journal, 2015, 37(2): 1-12.

(2)
(6)
用户留言

最新文章
  • 知识 | 空气质量对跑步训练影响

    2025-05-07 11:31:21

  • 训练 | 跑步数据那么多,该看哪一个?

    2025-05-06 17:07:15

  • 为什么800米以上的距离被称为中长跑?

    2025-04-23 15:25:38

  • 知识 | 跑者必备的心理技能

    2025-04-15 17:26:47

  • 训练 | 公开水域与泳池有何不同?

    2025-04-11 16:05:01

热门文章
  • 找到自己的心率区间

    浏览:70680

  • 如何缩短触地时间?

    浏览:57297

  • 训练状态|指数到多少最适合比赛?

    浏览:52371

  • 突破自我的最佳途径:间歇训练

    浏览:33556

  • 跑步时触地时间要多短才算好?

    浏览:31829

标签列表
  • 跑步训练
  • 中长跑
  • 运动心理
  • 游泳训练
  • 马拉松数据解析
  • 跑步装备
  • 停训对运动表现的影响
  • 停训焦虑
  • 运动恢复
  • 马拉松数据解析
  • 厦门马拉松
  • 感知时间
  • 减少运动时间
  • 赛道礼仪
  • 手表指标
  • 提高运动表现
  • 主观监测
  • 运动监测
  • 自评量化表
  • 自我监测
  • PB
  • 海拔
  • 高海拔
  • 跑步机
  • 配速区间
  • 配速
  • 配速
  • 最大心率
  • 训练营
  • 训练营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会员权益
RQ官方微信
微信公众号
RQ小红书
小红书

下载 RQrun手机应用

App Store Android
Copyright © 2018-2025 东莞羽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76431号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